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沿革

本處前身為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於民國50年4月成立,原隸屬於市府教育局,辦理本市社會教育相關活動。民國88年11月6日市府文化局成立後,配合本市文化政策規劃,改隸文化局,業務型態逐漸調整以劇場營運與藝文推廣為主。為使機關名稱與業務型態更為貼切,103年配合文化局組織規程修正,正式定名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並於104年11月6日揭牌成立。

  • 民國50年4月,臺灣省政府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籌備委員會,由省立新竹社教館輔導籌設台北社教館。
  • 民國53年元月,借用本市中山大樓(今中山市場)辦公。
  • 民國56年元月,借用孔廟明倫堂為臨時位址,並規劃供市民休閒活動之場所。
  • 民國56年,隨臺北市政府改制,台北社教館脫離省立新竹社教館輔導範圍,並擴充經費、設備及編制。
  • 民國65年,決定於本市五號公園預定地興建館舍,68年3月開工,72年6月完工,同年10月22日正式啟用。
  • 民國76年2月,於延平區行政中心九樓,成立社教館延平活動中心,主要負責民族藝術活動的推廣。
  • 民國88年11月6日,組織編制調整,社教館改隸文化局督導。英文名稱業經市府核定為Taipei Cultural Center。
  • 社教館市民活動中心原為綜合性藝文場館,民國92年3月整修完竣後更名「城市舞台」,成為一專業劇場,並致力於各項藝文表演活動。
  • 民國93年元月,原景美區公所之舊址,改建成為社教館文山分館,以兒童親子藝術為主要推廣業務。
  • 民國97年1月,接手親子劇場整體營運管理。
  • 民國98年10月31日 ,文山分館更名為文山劇場、延平分館更名為大稻埕戲苑。
  • 民國99年3月,大稻埕戲苑整建完成試營運。
  • 民國100年3月,大稻埕戲苑正式營運。
  • 民國103年6月,親子劇場整修工程完成,7月重新開幕。
  • 民國103年配合文化局組織規程修正定名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並於104年11月6日正式揭牌成立。
  • 民國105年1月至5月辦理社教大樓、集會堂及地下停車場(含廣場)耐震補強工程。
  • 民國110年12月15日「城市舞台暨藝文大樓及廣場周邊環境改善統包工程」開工, 111年12月18日戶外廣場啟用, 112年7月完成城市舞台暨藝文大樓整修工程重新啟用。
  • 民國112年1~7月,大稻埕戲苑空調系統及相關設備汰換工程,7月11日重新開館。


展望

本處係一綜合性之藝文推廣機關,轄下現有5個場館,除八德路藝文大樓及側邊之城市舞台提供戲劇、舞蹈、音樂等專業演出及校園推廣外,位於年貨大街迪化街的大稻埕戲苑,以發展推廣傳統戲曲及校園推廣傳承為主軸;景美捷運站旁的文山劇場,主要定位是兒童戲劇及親子藝文活動;在市政大樓2樓的親子劇場是綜合型劇場,配合市府各機關學校的表演與集會活動需求,辦理場地檔期租借演出與各項活動。

未來除搭配本處短期工作重點,在既有堅實的基礎上向上提升,持續精進專業劇場的管理營運、多面向推動藝術文化,讓藝文種子向下扎根,提供給臺北市民朋友更多元、優質的展演活動,為本市的藝術文化發展深耕努力外,也期許本處能成為本市藝文推廣中心、社區文化交流平台,進而成為本市文化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